爱乐奇创始人潘鹏凯:浅谈国外在线教育发展趋势及其与国内在线教育的区别
主持人(马老师):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请到爱乐奇创始人兼CEO潘鹏凯博士为我们做分享,他分享的题目是《国外在线教育发展趋势及其与国内在线教育的区别》。我第一次看到题目之后,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因为潘博士刚刚从国外回来,他对国外的在线教育的情况了解非常深入,而且他在国内在线教育行业耕耘的年头,真的是非常长了,我和他认识已经很多年,对他们的产品和对他的坚持,真的是非常佩服。好,下面我们就请潘博士为我们做本次讲座分享。
潘博士:各位老师,各位同行,大家晚上好,特别感谢老马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些分享。大家都特客气,我们做事情也不是那么牛,我们做事情比较久了,所以教的学费比较多,我们B2B、B2C、B2G,呼叫中心啥活都干过,所以呢,教了很多的学费,有很多的血泪史,就凭这一点呢,跟大家分享可以拿出一些货出来,所以各位兄弟姐妹对在线教育有什么疑问的,可以和我们一起来讨论,来分享。
今天晚上的分享主要不是讲爱乐奇,主要是最近我在美国考察了一圈,也看了很多的项目,想把中美的在线教育做一些分析和比较,供各位同行参考。
美国在线教育现状
关键词:Minerva
在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其实现在这个互联网教育的脉络已经比较清晰了。美国现在主流的在线教育,思路在于如何为互联网时代设计教育,这个是一个大的命题,也就是互联网时代和传统的工业时代,传统的农工时代差别非常大,在这个大前提下怎么设计教育,这是一个大前提。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好未来投的Minerva这个案例,现在相当吸引眼球,这个是个很典型的为互联网时代来设计的新型的在线教育大学。
这个大学呢,大家可能听说了,它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球化的视野。
互联网时代一定是个全球化的教育的目标,也就是培养出来新的人,一定是全球人才,这个不仅是为美国可以用,以后到中国也可以用,到欧洲也可以用,这样的人才呢,本身有很强的全球属性。
这个学校的成立之初,就在七个地方建立了分校,这些分校跟传统的大而全的校区不太一样,他更像一些宿舍。这样就可以省很多的钱,因为只建宿舍,而不建大型的教室,不建大型的体育场、场馆,不建大型的图书馆,可以省去很多经费,可以将省下来更多的经费放在教学本身上面。
所以我们觉得他有这么非常典型的一个全球化属性,让孩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的城市学习、体验,这是非一件常有意义的事情。相对于老牌的(学校),像Harvard、MIT、Stanford、Minerva的话,也有非常强的全球化属性,互联网属性。
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教学、上课都是以讨论形式,教学的主体是通过高速的视频,视频会议系统在全球各地来进行,也就是说在美国的教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系统和全世界不同校区的学生可以同时上课,可以二十,二十五个小学生在线同时上课,同时讨论。
这也就是把这个在不同城市,不同国家的学生通过光纤无缝地连接在一起,比如说我们今天上一个环保的主题,那你在美国做环保和在中国做环保,以及在欧洲做环保,可能都不太一样。通过光纤连接,这种全球化的学习机制可以大大激发创新的这种机会,因为你美国做环保跟中国做环保上下文不一样,背景不一样,所以,不同的项目之间更有可借鉴性,可以相互学习。
当然我们平时也说的,在线教育的优势之一在于他可以同时在线,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分析,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电脑都可以记录下来,可以把课堂的的数据很自然地捕捉,留存,分析。
第三个,Minerva的特点,强调美国常说的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学中做。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国家提倡的创新和创业最关键的是学生要有体验,这个和中国的考试作题完全是180度的方向性差异。Minerva学生特别强调以做项目体验的方式来学习。这样的话,大学四年就像在工作一样,做项目一样,做着做着他自然就学会了,而不是把学和用分裂开来,分离开来,这样的学习方式更符合互联网的创新,为创新做原形测试,这样更符合这种特质。
这个大学生在香港可以做一个学期的两到三个项目,下一个春季又转到旧金山做四到五个项目,接下来又去伦敦做两到三个项目,那这个学生出来素质,眼界,还有能力相信都是不一样的。
这是Minerva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当然它还有一些各种各样小的创新,比如说入学考试不要求SAT,他觉得SAT这个一考定终身,考试肯定有偏差,他更愿意面对面的面试,更愿意用它自己的一套评价方法来看他申请的孩子是不是适合这个学校,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讨论特别多的所谓高考的公平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命题,就是高考有没有公平性本身就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其实测评也应该每个学校来做,就像我们古代每个师傅收自己的学生,不存在说一个全球通用的测评体系可以把大家能力测出来,不是这样,他更多是一个匹配,并不完全是一个选拔过程,所以他这个把SAT给干掉了,也是非常有这个魄力的一个做法。
美国媒体实验室动态
关键词:Scratch儿童编程
第二个呢,我们会讲一下,我媒体实验室的另外一个老板在做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现在在美国超级火爆,很多四五岁、五六岁的孩子就开始学这个东西了,它已经超越西班牙语,成为美国第二大语言。如果把计算机语言当做一门语言的话,它已经远远超过西班牙语,超过汉语,超过日语,超过法语,成为美国孩子学的最多的一门语言,除了英语之外。
这个完全是一个通过玩游戏、编程,编游戏的方法来掌握计算机编程的一些思维,所以这个语言现在非常的popular,不管在公立学校还是在幼儿园,还是在私立学校,很多学校都在用。
这是媒体实验室三十周年的时候我拍的照片,孩子根据触摸屏,就这么拖拽玩拉,然后play,很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自己编一个小的小程序,旁边的孩子也可以评估,他可以展现啊,他可以社交,你就可以想象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可以编程序,可以社交,可以展现,这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这个很难想象,我们现在很多孩子还是要坐得端正的,还要背多少书,考多少试,而且在美国的孩子从五六岁开始就开始在学习计算机语言,而且通过计算机语言来创造他们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自己喜欢的这些虚拟的物品。
这是我在媒体实验室里面的导师,这个老先生原来是Princeton大学学物理的,八十年代起就在研究儿童是怎么学习的,他特别感兴趣的是人其实学习能力最强的是在儿童阶段,所以他不是说我教一套东西让孩子学,而是花了他一辈子的精力时间,在琢磨孩子怎么学,然后通过研究孩子的学习,来设计我们成人应该怎么学习,他最大的一个发明就是乐高的头脑风暴,在九十年代推出这最强的一款计算机可编程的乐高机器人。乐高的这个机器人原型就是他九十年代做出来的。
美国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整体方向就是在琢磨三十年以后这个世界会怎么样,我们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怎么培养。这个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而且做得好的项目,拿到投资的项目都是沿着这个思路在跑,也就是说我今天看,打这个冰球,我不是向这个冰球所在的位置滑,而是滑到冰球将要去的那个地方,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一种教育思维。
中国在线教育“悖论”
关键词:不破不立
相反的,而且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是中国现在的“互联网+”教育,基本思路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把应试教育做得更极致,这个是我觉得是有问题的,而且会有很大的问题。
你看到现在很多拿到投资的公司,做题有一个拍照神器,拍个照,抄个答案就over,孩子用的很多,老师也没有办法,这很难想象这样的产品在除了中国之外,在全球各地别的地方会有。现在大部分拿到投资,呼声比较高的,都在往这个方向做。
开始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很大的问题,后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个事情也挺有意思的,你可以想象有一天这样的东西可能把中国的应试教育彻底攻破。因为老师书上的作业都是孩子抄上来的,千篇一律正确的答案,那老师怎么布置作业呢?所以这个事情挺好玩的,是个悖论,虽然看起来这个答题神器是个像作弊神器一样的,但时间长了,这样的东西可能另外一个角度可能又会摧毁中国的应试教育,所以这个是个悖论,蛮有意思的,大家待会儿也可以讨论。
中国出了一大堆类似这样背单词、考试、应试、答题的APP。很多人很辛苦,把知识点都划分得很细,贴了无数的标签,几万道题目,几十万道题目,这很难想象。
国际游学——用脚投票
所以,现在可以看到,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主流还是有一些分流,还是不太一样。国际教育最近还是特别的火,我每次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教育活动都是非常的火。我这次从波士顿回来也是,一架飞机三百个乘客,有将近一百多位是到美国去面试美国高中的。波士顿的国际高中比较多,一百多位乘客都是到那边,陪着孩子去面试国际高中的。
国际游学飞速发展,就证明中国家长本身在应试的条件下压力很大了,很痛苦。突然之间互联网把应试的东西做得更极致了,效率更高了。权衡之下,很多家长就干脆拿脚投票,走了。这个趋势是蛮明显的。
国内的国际化课程
当然,还有一种内部的国际化课程,前几年是培训学校做得多,现在大量的是特别好的学校,像北京的汇佳,上海的宋庆龄幼儿园,上海的华师大附属学校,都开始和我们合作,主要是做国际课程这一块。
这上面的几张图,是我们跟上海最好的学校,上海华师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合作的课堂,线上线下的结合,完全是按照新型的国际化的教育给他们量身定制的外教的课程。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全是用我们的老师,用我们的测评,用我们的这个寓教于乐的课上、课下相结合的生态系统来做。
这个产品跟题库类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主要做三到十五岁年龄段,有十二年的内容和产品线,是一套线上线下测评全部都打通的一体化的产品,再加上是分龄分级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管是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还有测评的方式都是分龄分级的做。同时我们还把视频外教引进了课堂和课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视频外教引进到班级,通过视频一对多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和辅导。这样,一所好的学校,,一所国际学校,一个有理念的学校,如果想引进好的资源,其实只需要买这样的服务就可以了。这个非常方便,你也不需要去招外教,你也不需要培训外教,我们所有的都是一站式服务。
这个是北京汇佳的IB课程,IB课程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根据主题,老师通过教研的方法来教学。比如今天的主题是环境,那通过这个主题让孩子要去了解,什么是环境,哪些故事跟环境相关,哪些科学跟环境相关,哪些人的行为跟环境相关。老师每个月有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帮他定制,根据他的主题来定制课堂的内容,课后的练习以及测评。通过这样定制的方法,相当于每个学校有自己的小小的数字化出版社。宋庆龄幼儿园也非常高大上,从幼儿园开始,全面是iPad教学和iPad学习。
总结:
所以做一个总结吧,我觉得国外的,特别是美国的教学,现在的水是往东流。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水,这个教学方向是根据互联网时代重新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甚至教学的地点,人才招聘都是根据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来决定的。
包括小孩的课程,计算机语言变成第二门最火的,除了母语之外最火的语言。小朋友在学,在用,在通过计算机语言来创造新的东西,不管是APP也好,系统也好,项目也好,难以想象很多七八岁的孩子自己都可以编程两三年了,这是非常惊讶的事情。
相反,在中国,互联网越来越火热以后,教育反而向西走了更多了,更多是拿互联网技术把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做得更有效率。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教育信息化在铺货。教育信息化拿KPI来考验这个孩子作业做了没有,做得好不好,找每一个知识点的遗漏或错误,很典型的是用技术把现在的这个系统做得更强大。按照这条思路来做,也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把工业时代的教学目标方式做得更极致,这么理解,这么讲大家可能更好理解。
所以这样会导致的一个问题,家长更多是用脚投票,所以我刚才也说了,大家看到过数据,现在做得非常火的是国际教育这块,包括留学、游学、国际课程,这块呢,现在是很耀眼的一个亮点。
学习力大会的“大家”介绍:
最后五分钟呢,我介绍一下这次大会。因为教育现在国内国外差别非常大,所以大概五月份,我就在跟我的导师尼葛洛庞帝先生沟通,看他能不能十月底,就是十一月的时候到中国来做一场讲座,做一场课程,主要是讲这个如何为将来二十年、三十年作为目标来设计现在的教育。尼葛洛庞帝是个很传奇的人物,他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他的舅舅是希腊船王,他的四兄弟,两个是艺术家,哥哥是美国的副国务卿。尼葛洛庞帝本身也是个学习模范,他从建筑转到了计算机,又从计算机转到了媒体。在1985年,他成立了媒体实验室,这是一个非常多元,跨学科的实验室,里面创造了像这个可穿戴电脑,第六感的传感器,还有很多纳米技术,交互电影,交互音乐、交互乐器,都是那个实验室创造出来的。
他在媒体实验室二十周年的时候,开始做一个新的项目,就是“百元电脑”。当时2004年,一台笔记本均价都要一千美金,他的想法就是把这个一千美金降到一百美金,让全世界每个贫穷的孩子都可以有一台上网的、一百美元的电脑。这时候他已经62岁了,一位62岁的老教授开始重新创业做硬件和Dell、Intel、微软进行竞争。这是非常意思的一个想法,也非常的有胆量的一个想法。
那个项目做了十年,是一个公益项目,然后他融资了十亿美金,全球各地送这个百元电脑,送给最穷,甚至都没有老师的地方。这也是他的目的,像非洲、拉美有些地方很穷,就没有老师,那么他就把这个电脑送过去,让孩子自己学,来学会,这是非常有创建性的想法。
最近,他又有一个新的点子是怎么样做一个全球的无线的,而且是免费的高速的上网组织,就是将来十年以后,我们可能就不需要中国移动,不需要中国电信,你的手机打开,他自然就连接到了这个地轨道的卫星,通过地轨道的卫星,你所有的这个互联网都是免费的,都是高速的。
所以是他应该是我认识那么多人里面对这个教育是最有热情,而且还能形成一套理论的人,他是Ted的演讲之王,演讲过十三次,Ted的84年第一次演讲,以及最近的三十周年演讲,他都是主讲嘉宾。他是一个演讲奇才,应该这么讲。
除了尼葛洛庞帝,我也请了俞敏洪,我之所以请老俞(俞敏洪)讲,因为我觉得老俞也是个学习模范,原来是老师,后来做校长,后来公司上市,后来经营碰到一些困难盘整了,现在又开始做投资,自己改名,改成“洪哥”。我觉得他故事也很多,也是个学习模范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也把老俞请来了。我还请了一位叫黄晶生的,也是一个超级的学习模仿,他弟弟叫黄亚生,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第一位中国教授。黄晶生四十岁才去哈佛大学读MBA,那时候我大概是26岁吧,他跟一帮二十多岁的人一块读书,后来成为贝恩资本的中国第一位总经理,做投资,最近他这个转到哈佛大学中心当主任。哈佛大学中心原来有一个非常好的在线学习的项目,但是很多在线完成率很低,只有百分之七。他们最新上线一套系统可以把这个在线学习的完成率提高85%,我觉得很神奇,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和分享。
我还请了赛伯乐的老总朱敏。朱敏其实在美国的名气远远超过在中国的名气,他是美籍华人,是美国那么多华人最早创业,创业最成功的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当年的WebEx以24亿美金卖过思科,创造了奇迹。这个朱敏也是一个超级的学习模范,他下过乡,出过国,斯坦福毕业,硅谷创业,05年回来做投资,也非常传奇,所以我请他来讲,肯定可以讲出很多很有深度的东西。
我还请到了政协常委朱永新,也是我们教育学会的副会长。朱老师原来是苏州的副市长专门负责教育的,一直在推行新教育运动,强调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所以我觉得站在政府官员的角度来参加大会,也是非常难能可贵。
还有一位老太太叫朱丽叶·杨,她是97年就在佛罗里达做虚拟学校了。那时候是小布什的弟弟在佛罗里达当州长,她就开创了这个在线教育,可以是算先驱了吧。那个学校做得非常不错,全球有两百多万个学生,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分享,所以她这次从美国飞过来参加这个大会,给我们讲一下她现在GPA的一些在线教育的新动态。
这次大会的嘉宾共有三十多位,我就不一一累述了,我希望有机会大家可以来参加。这次大会我们准备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我希望把全世界最好的资源教育大咖跟中国最好的、最前沿的、最有体会的、最有干货的一些教育大咖能够放在一个讲台上面,大家共同来分享,共同来讨论,看看中国将来三十年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更多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商量,来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
主持人:好,我就不等最后一句了,因为在我这个屏幕上显示最后一句是一个红色的惊叹号。再一次感谢潘博士为我们做的精彩分享,虽然今天的时间并不是非常的长,但是我们透过这精彩的半个小时,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震撼,感受到了潘博士这个大师情怀和多年来自己做产品的努力和极致,还有心系今后教育行业的发展的情怀以,我觉得实在值得大家点赞。
再一次感谢爱乐奇为我们准备了这次精彩的大会,做了这么一个会前的前瞻分享。其实今天,我相信大家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精彩的讲解这么快就渡过了,这里我们再问一个刚开始我们大家探讨的问题。因为您是尼葛洛庞帝的学生,我们也知道张朝阳也是他的学生,那么您二位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能不能分享一下?潘总,我想替大家问一个问题,大家可能会都想知道,爱乐奇现在的产品的包括现在的产品和将来的产品的设计的方向和思路,您是否可以再为我们做一个补充。
潘博士:我觉得中国这三十年的发展真的不容易,但是如果互联网来了,中国的教育还是不改,甚至朝着老方向跑得更快,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中国的压力会非常大。现在汽车都无人驾驶了,东西可以3D打印了,基因可以重组了,再过二十年,老外的孩子很有创造力,不断有新花样创造出来,中国的孩子还是在整天在提高效率,还是在作题,真是很难想象,将来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会怎么样,挺担忧的。
我们之所以叫爱乐奇,就是想做一款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的产品,这个是一直我们的主线,所以我们不能说应试。英语教育,你会英语了,他自然考试不会太差了,所以我们一直延这条线在做。现在我们也没有大规模的进公立学校,我们更多的是在做青少年的国际教育这一块,因为这一块呢,我觉得可以给中国这个教育找一些新的方向,新的案例,同时家长的支付意愿也比较强,这些好的国际学校,私立学校,他本身的条条框框也比较少,这是我们现在主做的这些产品和市场。
爱乐奇的产品有几个特点,一个做的产品线时间很长,我们做三到十五岁,内容要做十二年,这个是长。第二呢,我们完整地形成了自己的闭环,有测评,有课堂的产品,有课后的产品,还有视频外教,不仅有产品还有视频外教的接入,所以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任何想做国际青少年教育的学校,我们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第三,我们在初中、高中阶段完全是跟美国教材进行接轨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孩子以后要到国外去学习,他所需要的这个知识,学习方法,这个都是可以跟到美国最新教材标进行结合接轨。
听众发言精选:
雷总:潘总说得好!我们经常讲应试教育不需要信息化,素质教育离不开信息化。你说教育信息化不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这点我很赞同。我做教育信息化工作很多年,一直没有做应试教育这个方向。目前很多做IT的公司转做教育信息化,多是以应试教育产品为主,我个人觉得不会长远。
我赞同马老师说的,这个问题和社会氛围、社会价值有关。中国教育本身的设计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执行层面的问题确实和很多社会问题是相关联的。比如说,国家为中小学设计了很多课程,有的课程学校不开,或者开不齐、开不好,或者有的就是不想开,主要教学精力都放在应试课程上。应试教育可以没有信息化,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名校,特别是高中名校,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因为他们觉得一支粉笔就可以打天下,就可以教出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信息技术对应试教育,肯定是能起一定作用的,但是这一点,我觉得不应该强化,因为它不应该是我们教育信息化的主流。而恰恰那些国家设计的非应试课程,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来很好地实施教学,或者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扁平化监管,我觉得是我们当下教育信息化工作应该做的事情。这方面,政府有很多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当然还有很多其它重要的工作。我们不能一味地以所谓的“IT思维”看待教育信息化,认为发展学生、家长用户,通过做价值转换来盈利,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实际上,教育本身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我们应该焦距教育系统内部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通过解决这些核心的问题,来解决我们教育的重难点问题,我觉得这才能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就是说,通过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的改革。
主持人:这里边我随雷总的发言,谈一点补充,对雷总这个提法我觉得应该是当下很接地气,很实际的这么一个主流的观点,就是要让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红利,为这个红利呢,当然首是学生?然后呢,为学校、家长尤其是为老师,都要带来红利,那么说,这个信息技术自己的价值才能够有保证,有基础,才能得到提升,这样的信息技术,是没有人能拦得住的。
雷总:谢谢马老师,因为我在教育系统搞教育科研很多年,了解教育系统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通过传统的办法没法解决。我搞教育信息化也搞了大概十多年,始终有一个情结,就是想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传统教育一些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这方面,政府绝对有很大的需求。现在我们有些朋友、公司做的产品和服务,虽然我没资格多说,感觉方向上还是有问题的。高艳,你客气了,这个群里面实际上有我很多好朋友。湖北省昨天和今天召开了全省的电教馆馆长研讨会,统一建设思路,这是信息中心和电教馆合并以后的第一次会议。希望大家有好的产品和服务多向湖北省推荐。(作者微信号:ourright)
新闻来源:在线教育“百家讲坛” http://fudaoquan.com/p/10907.html